中國報道:如何讓民營企業家“有恒心”
工人在河北省灤南縣一家制造游艇配件的民營企業生產車間工作。
“有恒產者有恒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是黨中央、國務院的一貫方針。只有保護好產權和企業家權益,才能讓廣大民營企業家安心經營、放心投資、專心創業、健康發展。然而在近年來的實踐中,一些漠視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情形時有發生,侵害民營企業財產權利的現象也屢禁不止。
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表示,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是實現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偉大進程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必須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保護好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為民營企業家創新創業創造營造良好環境。
產權保護上層制度不斷完善
4月21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行首次法工委發言人記者會。發言人臧鐵偉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也是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國家根本法保障。他說,對民營企業來說,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對民營企業家來說,法治是最可靠的“定心丸”。
記者梳理發現,新時代以來,我們國家的產權保護制度在不斷完善,各級部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重大的決策部署,在加強民營企業產權、保護企業家權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例如2016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于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切實加強產權司法保護的意見》,明確人民法院應堅持平等保護、全面保護、依法保護原則,依法懲治各類侵犯產權犯罪,平等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2017年出臺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指出,要認真解決產權保護方面的突出問題,及時甄別糾正社會反映強烈的產權糾紛申訴案件。
2020年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強調,要依法平等保護各種所有制企業產權和自主經營權,要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營造激勵企業家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
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報告所強調的“兩個毫不動搖”,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是當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偉大進程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對于增強民營企業家人身及財產安全感,穩定社會預期,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中的作用,具有重大意義。
司法保護是最重要防線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王利明指出,現階段對于我國企業家來說,個體的人身安全和財產權問題尤為重要和突出。在實踐中,很多企業的商業民事案件,被當作或者上升為刑事案件處理,不少本應通過罰款、賠償等處罰的案件,都可能需要企業家承擔刑事責任。特別是對新業態、新領域、新型交易的糾紛,要嚴格區分經濟糾紛與犯罪的界限,不要輕易動刑。
“在現實中,在地方上,民營企業產權保護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非法扣押處置企業家和企業資產,針對企業家的超期羈押、用刑事處理民事案件、濫用網上追逃、違法跨省抓捕辦案等現象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敝袊嗣翊髮W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表示,近年來,涉及這類情況的案例屢有發生。
如今在各網購平臺上價廉物美的“網紅”健身器材——平板走步機,卻在2019年差一點讓率先推出這一產品的企業家陷入牢獄之災。當時,浙江省永康市一家企業推出一種比傳統跑步機產品價格低很多的“健走跑步機”,當地質量技術監督局隨后接到舉報,稱該公司新發明生產的“健走跑步機”不符合國家跑步機標準,存在安全隱患,屬于偽劣產品,經查,該產品存在3項不符合相關國家標準的內容,結論為不合格。而后公司法定代表人劉某因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被當地公安部門刑拘,接下來公司停工、財產查封近乎遭受毀滅性打擊。
當地檢察院在得知情況后,調查了解到涉案企業創新產品走步機在投放電商銷售時沒有對應的“走步機”類目,掛在“跑步機”類目下。檢察機關建議公安慎用羈押措施。被刑拘29天后,劉某被變更強制措施為取保候審。檢察機關深入企業了解情況,同時回訪了上百名已購買走步機的消費者,并以聽證座談的形式對案件進行公開審查,之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函認定“平板走步機”不是偽劣商品,經過多方調查,檢察機關依法對劉某作出不起訴決定。
今年最高檢工作報告介紹了一個涉案科技創新公司通過“合規整改”獲得不起訴的案例:某初創企業使用處于“灰色地帶”的“爬蟲技術”爬取了一家外賣平臺的數據,涉嫌犯罪,檢察機關審查認為,涉案行為情節較輕,如果直接對企業負責人逮捕,對企業財產查封,這家企業大概率就倒了,在進行教育懲戒、實施嚴格的監管并認定整改合格后,檢察機關依法不起訴。結案當年,該公司新增員工700余人,營收增加1.6億元,納稅增加1000萬余元,一家幾乎要倒閉的企業重獲新生。
王利明表示,在嚴格依法辦案的基礎上,要堅決避免將經濟糾紛當作犯罪處理,將民事責任變成刑事責任,要落實“少捕慎捕”的刑事政策,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措施,對“濫用查封、扣押、凍結等強制措施”“把民事糾紛刑事化”“搞選擇性執法、偏向性司法”等行為應該嚴肅追責問責。
“往往涉及公權對于私權的侵害,解決起來就有一定難度?!敝斓そㄗh,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要加大糾正民營企業家冤錯案件力度。重點要暢通涉政府及職能部門產權糾紛反映和處理渠道,完善涉企產權案件申訴、復核、重審及提審等保護機制,對確因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造成民營企業利益受到損害的,要依法充分補償民營企業的財產損失,依法支持民營企業的合理訴求,維護政府公信力、司法權威及民營企業信心。
在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建議從國家層面制定出臺民營經濟發展促進法。他認為,這有助于促進民營財產保護,構建類似國有資產保護機制,規范和打擊民營企業內部職務違法犯罪行為,更好地保護民營企業財產。
加強民營經濟權益保護常態化
記者注意到,在今年全國各地大力提升營商環境的舉措和行動中,保護民營企業權益被許多地方擺在頭等重要的位置。多地密集出臺的政策均進一步強調法治環境的優化提升,通過制定相關措施,完善行政執法,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加強柔性執法,營造公平公正法治環境。與此同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行市場主體免罰清單機制,對新業態實施審慎包容監管,減少對民營企業生產經營干擾,促進民營企業健康有序發展。
例如3月17日,《廣州市民營經濟促進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眾公開征求意見,條例草案進一步保障民營經濟發展,規定政府部門不隨意提前終止民營企業生產經營場所的合法使用,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對民營企業隨意停發貸款或者提前收回未到期貸款。3月26日,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到,要營造公平公正法治環境,對民營企業家涉案人員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訴的不訴、能不判實刑的不判實刑,能不繼續羈押的及時予以釋放或變更強制措施。4月7日,遼寧省召開全省民營企業家座談會。遼寧省委書記郝鵬強調,全省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民營企業,像對待親人一樣對待民營企業家,傾心竭力支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對此,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表示,要做好民營經濟的產權保護,各地政府應當樹立善意對待民營企業產權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的執政理念,尊重包括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在內的各個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要真正樹立法治政府和政務誠信的觀念,特別是不得以新官不理舊賬等理由任意毀約。朱丹也表示,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地方政府將對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的保護法治化,比一紙通知或者“運動式整改”更務實更有效。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中國報道》記者表示,好的營商環境首先是對產權的真正尊重和法律保護,只有很好地保護民營企業的人身財產安全,我國才可能真正地富起來強起來。通過每一個具體事例的公正處理,增強民營企業家人身及財產安全感,并盡快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方面、各環節,建立依法平等保護守法經營的企業家和民營經濟產權的長效機制。
專題策劃、編審:趙珺、徐豪
撰文:《中國報道》記者 王哲
圖片來源:新華社
新媒體發稿:張利娟